當紅認知行為療法真能改善憂鬱嗎?

2008091110:00

當紅認知行為療法真能改善憂鬱嗎?

【大紀元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慕法編譯報導)英國東英倫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所舉行的國際諮商會議上,一群心理治療師指出:目前心理醫學上所相信的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簡稱CBT)是治療憂鬱症或情緒低落的最有效方法,其實只是一種迷思。

何謂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非常普遍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它透過認知心理的改善以及行為模式的教導,幫助病人改善身心狀態。它可以是簡短的諮商,也可以是長達數節幾十分鐘的課程。

診療過程是由專業的心理治療師提供協助,引導病患正面思考,讓他們從絕望中看到希望,並以此做為克服負面思想和絕望的方式。過去的心理治療將重心放在造成苦惱的原因或表面症狀上,而認知行為治療則希望能藉由積極的正面思考取而代之來改善當前的心理狀態。有許多臨床實例已證實其療效;它不僅能運用在憂鬱及躁鬱症上,亦適用於其他如失眠或其他身心失調等心理相關病症之上。

近年來認知行為療法已逐漸改變了醫生傳統治療憂鬱症的方式。以英國而言,過去開業醫師可能會開給病患處方藥或其他抗鎮靜劑,而現在認知行為療法則被視為第一選擇。

認知行為療法之普及引發各界檢討

就在認知行為療法逐漸地取代其他所有療法之際,認知行為療法也開始面臨檢討之聲浪。這些心理治療師提出警告:認知行為療法已經被當作解決憂鬱症的萬靈丹,使得病患得不到其他可能更為適合他們的治療方式。

雖然已有越來越多關於認知行為療法的研究,但這些研究結果並不代表認知行為療法比其他如:個人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和心理動力療法(psychodynamic therapy)等方式有效。由於大眾過分地強化認知行為療法,使得許多其他的選擇受到忽略。

此種療法對於憂鬱的效果,比起使用抗憂鬱藥物是更讓人肯定的,英國國家臨床優越協會便曾建議輕度至中度的憂鬱症患者,應先採用認知行為療法,只有在無效的情形下才使用藥物治療。然而,必須注意的是,此種療程就如同藥物或其他治療方式一般,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也不能被視為憂鬱治療的唯一方式。

有鑑於憂鬱患者的日益增加,英國衛生署秘書艾倫.強森(Alan Johnson)在英國國民衛生服務系統(National Health Service)上宣佈自2010年起,英國每年將要用一億七千三百萬英鎊訓練額外的3600名治療師以提供憂鬱患者治療。
對此,來自英國史崔克萊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教授麥克.庫伯(Mick Cooper )表示:他非常贊同政府在心理治療上所增加的經費但是將所有經費集中在認知行為療法上是非常不合邏輯的。他說道:「有時候認知行為療法只是在問題上貼一塊膏布,而非從病患憂鬱的根本原因去治療。」

應多方參考以選擇最合適之療程

心理學者表示:有些患者較喜歡使人探索自我,並瞭解自我的諮商方法。因這種治療方法會讓病患自己做出選擇,擺脫鬱悶的生活,並得到自我的滿足。治療師則應發揮他們的專業能力,在協談的過程中與病患建立一個彼此信任,又能給予支持的友誼關係。無論選擇任何方式,多方的諮詢參考,並選擇一個自己最能接受及適應的療程,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常見的心理療程

1.個人中心治療法:所謂的個人中心治療法是將治療重心放在病患的個人能力上,讓病患尋找新的模式,更具體的與實際生活環境接觸。最瞭解當事人的是病患本身,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經由自我審視來尋找最合適的行為模式。

依據個人中心治療的原則,心理治療只是改善人際關係中的一種手段或方法,使病患透過一位關心他、瞭解他與真誠對待他的人建立良好關係的過程,得到成長與改善。個人中心理論認為治療師的功能在於以其真誠與親切的態度引導病患把握並體會當下(here and now)的情境與感覺。

2.心理動力治療法:心理動力治療法是最早被採用為心理治療的方式,雖然沒有強力的療效研究證明,但仍然持續地被廣泛使用於憂鬱症的治療。在此治療法中治療師會鼓勵患者進行無目的之自由聯想,並對患者聯想的內容或夢境、與患者的行為反應,排斥或情緒轉移的表現,進行解讀,然後再對病患進行治療。目前的研究結果顯示,短期的心理動力治療法其效果比傳統的方法更好。

3.人際關係療法:人際關係療法是一種短期的結構式療法,一般療程約四個月左右。治療師會針對人際關係中四個會造成憂鬱症的因素之一來進行治療,四項因素分別是:失去親人的傷痛,生命中重大的突變,與生活中某一位人物長期的糾葛或衝突,缺乏親人的關心與支持。這種治療法會協助病患解決或改善其所面臨的問題,或指導病患改善與親人間的關係。

除此之外,等,都是能使自己遠離憂慮,擁有快樂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