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地圖日記上看了一些教育日記,想起年輕時曾看過的一本書:第五項修練IV-學習型學校。書中有許多值得思考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_^
第五項修練IV-學習型學校 p.106
[前略]
最後再說明一下,為何學校似乎總難以改革,而改革的重要關鍵點又在哪裡?工業時代學校的結構不像其他當代的組織,它有一個盲點:唯一能反映整個系統運作實況的人,卻也是系統中沒有聲音、沒有力量提供有意義的建議來促成改革的人。這個人就是學生。
只有學生了解所有課堂上課的情景、家中壓力、媒體及整個生活環境所傳達的多種矛盾訊息。也只有孩子曉得課業量是太多或太少,什麼時候壓力太大,或是有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然而,他們在這個系統中卻沒有任何力量或地位,他們的意見不被重視。因為無論再怎麼說,他們只是孩子--而這個制度是由大人主宰,他們的出發點理論上都是為小孩好。
我現在卻認為,學校若要進行深入而持久的變革,真正的希望是寄託在學生身上,只有他們才有期盼學校好的熱情。他們與未來之間有特殊的聯繫,大人無法取代。他們擁有一種想像和觀察事情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尚未遭到正式教育制度扭曲。同時,他們正在大聲疾呼,要求參與、要求在自己生存的環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要求一家公司的員工:不論什麼情況都不可以和顧客講話--情況會變得如何;可以想見這家公司大概要不了多久就會關門大吉。同樣的道理,如果學校也要求學生不能發聲,那麼學校根本就無從改革。
這並不代表我們現在需要的,沒別的,就是讓學生來領導;而是說,一旦缺少學生的領導,改革的希望就會很渺茫。我們其他人在這樣的教育系統中已經生活一輩子,真如工業時代水域中的魚兒,習慣於舊思考與老作法。但年輕的一代卻比大人更敏銳地意識到,這個世界變得有多快,它與舊思維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年輕人在這個系統中生活得還不夠久,能夠察覺系統隱藏的規範和觀念,同時幫助我們也能睜大眼睛看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