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字五連發①「維護正體字研討會」發言摘選

2009061110:00

2006年7月16日,美東聯成公所舉辦了第二屆聯成論壇「捍衛正體字研討會」
這篇是各界人士從文化、政治、歷史方面講正簡字體,很豐富的觀點喔
喜歡的話歡迎全文引用喔



「聯成論壇」捍衛正體字研討會現場。

「維護正體字研討會」發言摘選


【大紀元2006年7月20日訊】(大紀元紐約訊)16日下午,美東聯成公所舉辦第二屆聯成論壇「捍衛正體字研討會」。紐約市立大學教授王思漢,紐約華僑學校校長黃炯常,美東中文學校協會紐約區理事沈琬貞,《網路文摘》主編徐水良﹐資深記者周勻之﹐紐約大紀元副總裁魏鵬飛博士和《大紀元時報》科技版編輯董之萬等論壇嘉賓應邀發表了專題演講。台北駐紐約經文處副處長季韻聲、紐約華僑文化中心主任張景南,以及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總會長張淵源博士、美東中文學校協會會長劉龍國等應邀參加了研討會。以下為座談會幾位嘉賓發言精華摘選﹕

*紐約市立大學王思漢教授﹕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今天很榮幸在這裡和大家共聚一堂,討論我們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有人或許會問,明明是在談文字,怎麼會扯上生死存亡那麼大的事情。但是我個人認為文字是代表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整體靈魂,而不光是一個工具。要消滅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首先就是要取消他們的文字或是改變他們的文字,使其人民忘掉其根本而心甘情願地作奴隸。過去的帝國主義統治殖民地的時候,多數禁止學習和使用本土語言。日本人統治台灣時推行所謂的皇民化運動,學校只准教授日文;泰國,馬來亞為了同化華人,儘量限制華文學校;印尼更是一度禁止華語及儒家孔學。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西夏,契丹等因為文字的沒落及喪失而國族不復存在。因此我會將文字和國家民族的興亡相提並論。

中國的歷史上有兩次政令改變了我們中國漢人的精神面貌,第一次是滿清入關,強迫漢人穿胡服留髮辮,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雖然面臨這樣尊嚴掃地的慘痛,但是我們的文字及文化卻被異族保存下來,且加以尊重。第二次改變我們精神面貌是如今我們神州大地的當代統治者,雖然表面上看來應該還屬於是漢族人為主的政權,但是對漢族文化及文字的破壞卻遠遠超過了元清等異族。滿清政權雖然將我們的頭臉衣服換了。但是沒有換我們的腦子。但是中共及其同路人不然,他們對傳統文化深惡痛絕,把所有中國對外的失敗歸咎於文化的落後。所以中共取得政權以後,就做了一件別的共黨國家沒有做的事情,那就是用行政的力量來強行對傳統文字改頭換面,不但簡化漢字,還想進一步將漢字拉丁化。

本來文字的創造是為了記載人們的活動及思想。文字是文化的根本,尤其是中國漢字,是經過千百年來,前人不斷地推敲琢磨演化而來,一字一句都有一定的含義,其中包含了造字原理與規則 ——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雖然歷代有不同的書法,但是其演變是循一定的規矩法則,裡面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及民族特性及生活習俗等等,絲毫不能任意破壞,切割,刪減。如今中共政權為了迎合毛澤東的一句話,就悍然將已經固定下來的文字任意竄改,將其截頭去尾,左砍右削,或腰斬;更有甚至將同音字毫無道理地合併,替代,變成一字多義,含混不凊。

正體漢字除了文化的意義之外,從客觀的科技層面來說,正體漢字的信息含量豐富,比起簡化字體要高好幾倍。如今世界已經步入信息時代,中文電腦打字已經十分普遍,文字輸入的速度不在乎筆劃的多少,而在於用甚麼方法輸入。所以筆劃少的簡體字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優勢。再者由於中國漢字是類象形文字,因此在電腦視覺及人工智慧的領域裡,它要比拚音文字辨識率高無數倍。而同一個字裡,正體字又比簡化字辨別率高得多。因為正體字的每個字的字義清楚,筆畫不同,沒有簡體字筆劃含混,數個同音字合併為一字以至於導致一字多義,還有為了簡化,許多字字型筆劃十分接近,使得辨識更加困難。對於應用圖形辨認的電腦視覺來說,簡化字或採取拼音拉丁化字反而喪失了原有圖像文字的優勢,變成非得靠閱讀上下文才能知道其字義。無形中就減慢了認字的速度。另一方面,簡體字截頭去尾,將字義有關的部首打亂,無法有效的檢索,不但用手查字典慢,用電腦查也慢,因為智慧型軟件要靠聯想,只有正體字能夠提供完整的字與字之間的關係。

另外一點要討論的是兩套內碼的問題。尤其目前及未來網路上文字的傳遞,更是必需要一套統一的內碼,一字兩碼的現象是很荒謬的,也是對人類資源的一種浪費。在電腦信息時代的各國通用文字都有由一個名叫ASCII(美國標准信息交換碼)的委員會來統籌配給相關的電腦內碼,為了方便配合電腦鍵盤輸入方式而設計了一套以拼音文字為主的字鍵代碼。原本是為了歐美各國流通的拼音字母,所以當初只需要八個位元(bit),共有128個零與一的排列組合,就可以包括了歐美各國文字的鍵盤字母及阿拉伯數字及標點符號。但是後來為了顧及亞洲各國及中東等等各民族的象形文字,就必須將八位元擴充至十六位元,這個新內碼系統就叫做統一碼(Unicode)。統一碼比原來的美國標准信息碼多上三十倍,共可以容納六萬餘字及符號。

但是由於漢字是象形文字,每個字就要佔據一個內碼,正統漢字大約超過一萬個字,最早由台灣及海外華人文字及電腦專家共同編成一套大五碼(Big5 code)來提供漢字的電腦編譯而設。後來日本也將他們片假名的兩千多漢字編成電腦內碼,這又佔據了兩三千個統一碼的位置。然後中國大陸又推出另一套以簡體字型為主的電腦內碼,叫做國標碼(GB),共有八千多個字,後來國標碼又增加了兩三千個繁體字,總共佔據了近一萬字。所以在世界信息界人士來說,光是漢字的內碼就佔據了統一碼的三分之一強。其中很多是重複的浪費。目前海峽兩岸的漢字內碼各自為政,以至於互不相容,有礙兩岸人民以及世界使用漢語人士的網上交流,無形中成為信息時代的絆腳石。我們要在網路時代發揚文化及推廣漢語漢字,就必須面對這個問題。


捍衛正體字研討會的主講人﹕(左起)周勻之、王思漢、徐水良。

*美東中文學校協會紐約區理事沈琬貞 ﹕簡化字打亂了漢字的系統

美國一位作家-「科羅門夫」曾說過:「我每學一個漢字,我就覺得自己更加瞭解一種偉大的哲學」。從這句話中,不正代表著我們大家的心聲嗎? 的確是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字能取代我們的漢字,特別是正體文字。連外國人都感到正體文字之豐富內涵,我們海外華人更應該不為時代的趨勢與潮流而屈服,要堅持、要努力的把持著使用正體文字。簡、正字體,基本上在語音的差別上不大,但語言的習慣及書寫的使用上、原意,以及系統上,卻有南轅北轍的不同。

中國實行文字改革,其主要是使漢字達到簡化的目的。逐步使漢字定型,定數,便於使用及學習,另一目的,趨使文字走向拼音化。不過兩者混為一談時,卻造成字形的不易識別,有些字很難分辨,有失去六書的構字創意,增加了學習者許多的困擾。觀看古代的文字,由圖畫、結繩、到文字,等到圖畫能表示每一個詞的時候,不但筆畫簡單,還能表示事物的特性與輪廓,而且是圖畫與聲音、語言聯繫在一起,辨識容易。

在字體上通常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單體字」;可分像形文字,如人、木。另一種是指事,如一、二、三、上、下。還有一些字並不是純粹的單體,而是從單體上加上兩筆,如刀、刃,是介於單體與合體之間的結構方式。第二類是「合體字」;用兩個單體字的意義結合成一個新的字意叫會意,如好、森、林。也可用單體與另一個單體成為「合體字」,如黛、魯、默、許等非常有趣。中國的文字它不僅結構美,根據一定的規則組合而成,在識別上,針對字音、字義、字形的特色,把字的原意掀開,使學習者養成對字詞的分析能力,會覺得原來正體字不複雜,簡易而有趣,比簡化字精確。

反過來看,簡化字的研發,卻把漢字的美給遮掩住了,同時也打亂了漢字的系統,譬如:嘆、歡、勸、漢等字,一簡以後,失去了原汁原味(叹、欢、劝、汉)。還有吃麵的麵寫成「面」,也是無理由。有的用偏旁取代,像諸如此類情況,在造字的結構上,在語音上,很難解釋也難以交代,有些字更是不知怎麼演變而來。因為中國的字中,以形聲佔的比例最大,而形聲字由意和聲結合成字。倘若簡得離譜,就找不出字的音、聲、及意的原意。而且最大的問題在無法傳承,在看古文時,會面臨困難,中國的文學價值、中國的文學的精髓,很難傳下去。

雖然漢字的認與寫,對一般人來說,是一項沉重負擔,但是, 我們可以用說文解字的方式,提升學習者之興趣,增加印象,延伸字意,使學習者領悟到學習漢字的樂趣,進而瞭解傳統文化,享受古人由甲骨文演變文字之奧妙。


捍衛正體字研討會主講人﹕華僑學校的兩位校長沈婉貞(左)和黃炯常(右)

*紐約華僑學校有三十年教學經驗的校長黃炯常﹕正體字受到學生歡迎

正體字存在了一千八百年,而簡體字是1949年中共當政以后出現的。他的班上有在中國大陸學過漢語的美國人,跟他講還是正體字好,並且帶了六個在大陸學過漢語的朋友重新學。

*紐約資深記者周勻之﹕簡體字製造出了新的文盲

我想從一個新聞業者的角度談談對維護正體字的看法。到過很多非洲國家,過去法國統治過的地方,現在官方語言就是法語﹔英國統治的地方,現在官方語言為英語﹔ 還有葡萄牙等其他國家的前殖民地也是這樣。由於沒有自己的文字,這些國家的歷史不得不用其他外來語言寫成。而到曾使用正體漢字的許多地方,如在新加坡參觀國父當年從事革命活動的遺蹟,裡面展覽出的文稿都是用正體字寫成,我們今天可以毫不困難地閱讀。能夠方便地瞭解我們過去的歷史就是幸虧現在還保留、使用著正體漢字。

在我看來,漢字只有一種,就是今天我們在使用的正體漢字。即便在大陸,發現很多景點裡的官方人士題字都為正體漢字。感到不解,因為大陸不是都提倡簡體字嗎﹖ 問有關方面後,得到的回答為正體字就是美觀。據稱大陸推行簡體字原因是當時教育水準普遍低,簡體字在教學上簡單,但現在文盲數量並沒有因此減少。而且因不能閱讀原先的正體漢字,製造出了新的文盲。

日、韓兩個過去使用漢字的國家就有很多文字造成的麻煩。日本曾一時用自己的假名來代替漢字的火車站名,結果很不方便,就是因為沒有正體漢字的站台名字顯眼,火車一晃而過時很容易看錯。韓國人的名字都對應有正體漢字,例如政界要人李承晚、金九的名字寫出來就是正體漢字。韓國出過一個有名的兇殺案新聞,真正的罪犯落網後才發現以前被抓的都是錯的。原因就在人名上,同樣發音的名字有不同的人,真正能把他們區分的是名字不同的正體漢字書寫。

*《網絡文編》主編徐水良﹕中共政權毀滅傳統和文化

中共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毀滅和根除,生搬馬列理論和地中海及歐洲歷史,把中國秦漢以後反封建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社會,稱為封建社會,又把中國傳統的一切,統統稱為封建糟粕,加以掃除。從思想改造,批判武訓傳,到反右,到破四舊,到文革,到《河殤》,一波一波,越來越徹底地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而毛澤東,一直到他死去以前,都始終主張廢除漢字,改漢字為拼音文字。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共建政以後那樣,如此瘋狂地毀滅自己的傳統和文化!相反,在人類歷史上,無論是東亞已經實現民主的日、韓、台,還是其他地區已經實現民主的國家,包括西方國家和原蘇聯陣營的國家,都沒有如此否定自己的歷史和傳統文化,而且,絕大多數國家,絕大多數民族,根本不會去否定自己的歷史傳統和傳統文化,更不會去毀滅自己歷史傳統和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華。中共的這種瘋狂行為及其惡果,雄辯地向人們證明,這種瘋狂毀滅傳統文化的行為,只能導向最殘暴的專制和暴政,而不會導向民主。那些斷言只有徹底批判和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才能實現民主的說法,完全是違背歷史和當代世界客觀事實的、顛倒黑白的胡說八道。

一百多年來,廢除漢字的努力統統遭到了失敗。沿用歷史上已經形成的簡化成果搞的漢字簡化工作,有一定成效,但偏激冒進的漢字簡化工作,也同樣遭到失敗。總的說來,在漢字改革這方面的工作,花費精力甚多,收效很少。應該有各種不同意見參與討論,而不能像五四以後,尤其是中共建政以後那樣,純粹是取消漢字,改為拼音文字的意見一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