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傳統文化教育幼兒的收穫與心得

2011110610:00

用傳統文化教育幼鵝的收穫與心得
作者﹕善緣


本人喜愛中華傳統文化,知道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指引我們做一個好人,打下真誠、 善良、寬忍的心性基礎,啟發人的智慧。所以,我經常學習傳統的經典,並決定用傳統文化教育自己的子女。

在妻子懷寶寶的時候,我正在學習《四書五經》。在睡覺前,我經常對著妻子肚子裏的寶寶朗讀《四書五經》,而妻子則時常播放西方的古典音樂《田園曲》、《春之聲 圓舞曲》。也就是說,寶寶胎教時,學習的是《四書五經》和西方古典音樂。

寶寶出世了,是個女兒。也許是胎教的成效吧, 寶寶五個月大就會叫“爸爸”了,這是我所知道最早的,這也增加了我教育寶寶傳統文化的信心。

因為我知道儒家的啟蒙典籍是《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所以我計畫按順序教寶寶這三本書。在寶寶六個月大的時候,我開始對寶寶念《三字經》。當時妻子說,寶寶聽不懂的。我解釋道:寶寶是明白我們說話的大致意思,只是不能準確的表達而已。我的一個親戚,她有三個小孩,育兒經驗很豐富,她也贊同我的看法。我就堅持下來了。

寶寶到了九個月,已經會說簡單的雙音字“蛋蛋”“奶奶”。有一次,我對寶寶講《 三字經》裏的故事“融四歲,能讓梨”,寶寶聽了之後,學以致用。那時候,我家經常吃核桃,敲開核桃,取出碎開的核桃仁,有大塊,有小塊,寶寶會分核桃,大塊的給我和妻子或者爺爺奶奶,小塊的留給自己。全家都很開心。

到了一歲兩個月左右,我家寶寶會跟著我說「性本善」。之後, 我下班後有空就問寶寶,想不想學《三字經》啊?寶寶通常會說「學」,我就會教一段《三字經》(四句左右),講一個《三字經》中的故事。偶爾寶寶會說「不學」,我也不勉強。每次學習的時間逐步增加,從開始時的一兩分鐘到兩歲時能堅持8分鐘左右。

小孩子天性善良,能明好壞。例如,我講《三字經》配圖所畫的「二子學奕」的故事 ,她會指著認真學棋的學生說「乖」,指著另外一個學生(開小差想射大雁的)說「不乖」。在教的過程中,我也教寶寶自然知識,例如,在出外玩耍時,解釋「三才者,天地人」。「曰水火,木金土」。

到了一歲九個月,女兒已經基本學完了《三字經》裏面講述歷史之前的內容,比較熟練的前面的部分能夠在提示下背誦。

這時候,因為她知道樓上比她大一個月的小哥哥在學習《弟子規》(那個小孩很小就能說話,會自己吃飯,也非常好,傳統文化又一個成功的案例),她說她也想學《弟子規》,我看《三字經》中的主要內容也學完了,於是就轉學《弟子規》了。《弟子規 》的教育方式也基本一樣。有時候她不想學的時候,我就哄她,我們去看哥哥喂藥給媽媽喝(《弟子規》配圖裏的故事)好不好啊?因為她很喜歡看這些故事圖畫,通常會說「好」,我們就去學了。

到了兩歲左右,女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增加了,可以一次學習30分鐘左右。有時候, 我會引導女兒復述《弟子規》附圖中的故事,例如閔子騫單衣順母的故事。

回想這兩年多對寶寶的傳統文化教育,很高興,也很快樂。女兒能學習儒家典籍,保持善良的天性,我們一家和睦,享受天倫之樂。我個人也受益匪淺,教育女兒時,自己也把教的內容背誦下來了,這對於我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是很有益的,同時也啟發了自己的智慧,對自己的中學教師工作也有較大的幫助。

所以,對於兒童學習傳統文化典籍,我認為是很有好處的。

從本人的經歷和經驗看,對於兒童學習傳統文化典籍的教育,我認為:

1、應該尊重子女的個人意願,最好讓子女樂於學習傳統文化典籍;

2、學習傳統文化典籍的內容應該由淺入深,例如,儒家的學習從啟蒙的《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開始,然後到《四書五經》。(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入大學,學 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也就是說,《四書五經》正常是十五歲之後的學習內容。)學習和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過程可以講故事幫助理解,生活中學以致用;

3、學習傳統文化典籍時間由短到長,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心理學家觀察、研究後,得到了下面的統計資料:兒童注意力的穩定性持續時間為:5-6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15分鐘;7-10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5-20分鐘;10-12歲 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約為25-30分鐘;12歲以上能超過30分鐘。如果時間過長,輕則效率降低;重則產生厭學情緒。而且現在小孩還要學習其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