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想像未來的投票選舉制度--「同意的梯級」

2008042510:00

  以下是Sam Kaner和他的同事們在1987年發明的梯級,從上到下是從最支持到最反對。(您也可以針對不同的需要發展出自己的梯級)

  1.全心支持:「我真的很喜歡它。」
  2.同意但稍有不同看法:「不完美,但夠好了。」
  3.支持但有所保留:「我可以忍受。」
  4.棄權:「這議題不會影響到我。」
  5.需要更多的討論:「我還不夠瞭解議題。」
  6.不喜歡但會支持:「雖然不是很棒,但我不想耽誤大家。」
  7.嚴重異議:「我不同意,別把我算進去。」
  8.否決:「我要阻擋這項提案。」

  下面我用台灣這次的公民投票案為例:

  「您是否同意制定法律追究國家領導人及其部屬,因故意或重大過失之措施,造成國家嚴重損害之責任,並由立法院設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政府各部門應全力配合,不得抗拒,以維全民利益,並懲處違法失職人員,追償不當所得?」

  同意? 不同意?   請選擇

  假設今天開出來的票是 80% 同意, 20% 不同意。這好像代表了大多數人同意。但能不能照決議進行下去呢?好像又沒有足夠的民意基礎,要再經過冗長的協商,也許再來一次公投。

  來!我們換一種新的投票方式吧。

  A.完全同意
  B.雖然不完美但同意進行
  C.不好但還是要進行
  D.這議題需要再討論
  E.和我無關
  F.堅決反對

  如果今天開出來的票變成 A. 40% B. 20% C. 20% 合計80%,和剛剛同意的比例一樣。而這樣的結果我們多知道了一些東西:有40%的人完全同意!這表示有很強的民意基礎來照著議案進行立法院小組的成立工作,並且政府部門會因為強大的民意基礎而有較高的配合度。

  換一種情況, A. 10% B. 20% C. 30% 合計還是80%。這種結果表示民眾基本上是同意,但是對於執行的方式或是議案的說法不太滿意。這時政府就知道,要花心思去回應民意,去改善方式。

  現在的投票制度、選票其實有點單調,可以多一些變化。像是在候選人照片下面分成幾個欄來蓋「因為支持他的政治主張」、「因為支持他的黨」、「因為認識他」、「因為兩害相權取其輕」、「閉著眼睛蓋的」。這樣會有很有趣的結果出現,也才能反應政治的實際情況呢!

  這種投票的結果應該是目前台灣政黨不願面對的真相吧(笑)。